加強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加快推進廢棄農膜和農業投入品包裝物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市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
大力推廣稻田綜合種養生態循環農業,抓好以農村沼氣為紐帶的立體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生態循環的示范農業園區。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升農田蓄水和灌溉能力,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實現自然灌溉。發展節水農業,突出農藝節水和工程節水措施,因地制宜推廣水肥(藥)一體化技術。
有序推進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制定并實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
嚴厲打擊涉重金屬企業非法排污行為,到2020年,完成全市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任務。
提升農業農村環境監管能力
明確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在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要湖泊、重要河口的敏感區域內,嚴禁以任何形式圍墾河湖、違法占用河湖水域,嚴格管控沿河環湖農業面源污染。實施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強化準入管理和底線約束。
創新監管手段,鼓勵公眾監督,建立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平臺。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加強對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日處理能力20立方米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和畜禽規模養殖場排污口的水質監測。
繼續做好農業農村環保專職隊伍建設,通過定期的業務培訓、技術指導、實訓演練等方式,提高農村環保管理人員素質,提升指導和監督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能力。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