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根據2017年6月3日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水土保持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土保持,是指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
本條例所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自然營力和人類活動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能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
第三條 水土保持工作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實行誰開發利用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制度。
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作協調機制,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對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任務,安排專項資金,并組織實施。
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所在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度和考核獎懲制度,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實行水土保持任期責任目標行政首長負責制,并將任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和評價主要負責人工作的重要內容。
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水土保持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水土保持規劃,負責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和水土保持設施的驗收,組織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水土保持監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農業、林業、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規劃、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土保持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獎勵辦法和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安排資金用于水土保持技術研究,推廣使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培養水土保持科技人才。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增強公眾水土保持意識。
第二章水土保持規劃
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每五年組織開展一次全省水土流失調查。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后,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
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公告的內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面積、侵蝕類型、分布狀況和流失程度,以及水土流失成因、危害、發展趨勢、防治情況及其效益等。
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上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劃定結果,及時組織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劃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并向社會公告。
下列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
?。ㄒ唬┧春B區、飲用水水源區;
?。ǘ┧畮鞄靺^及其集水區、湖泊保護范圍;
?。ㄈ┨萏锛蟹植紖^;
?。ㄋ模┧亮魇⒍鹊纳絽^、丘陵區和平原沙土區;
?。ㄎ澹┧亮魇撛谖kU較大的其他區域。
下列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ㄒ唬┍浪?、滑坡危險區;
?。ǘ┗纳交钠潞推赂胤植技械牡貐^;
?。ㄈU棄礦山(場)、采石宕口;
?。ㄋ模┐笮突A設施工程建設跡地;
?。ㄎ澹┧亮魇лp度以上的山區、丘陵區、平原沙土區等區域。
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劃定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水土保持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準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實施情況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
第十條編制水土保持規劃,應當遵循統籌協調、分類指導的原則,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資源規劃、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相協調。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編制水土保持規劃過程中采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征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水土保持規劃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告,公告時間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十一條編制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城鎮建設、土地開發利用、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園區建設、風景名勝區、經濟林開發等方面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分析論證規劃中項目總體布局、規模以及建設的區域范圍對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提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和措施,并在規劃報請審批前征求本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未提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和措施,或者提出的對策和措施不符合要求,規劃審批機關應當要求其補充或者修改。
第三章水土流失預防
第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水土保持規劃采取預防措施,保護植被、涵養水源,組織植樹造林,擴大林草覆蓋面積,加強對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動的管理,減少對地表的擾動,預防和減輕水土流失。
第十三條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禁止開墾的陡坡地的范圍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劃定后公告,并設立標志。
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應當優先種植生態公益林;種植經濟林的,應當科學選擇樹種,合理確定規模。種植林木應當采取等高條墾、魚鱗坑等種植方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攔水、蓄水、保水、排水等措施。
在二十五度以下、五度以上荒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和經濟林的,應當采取修建梯田、水平階、等高條墾等種植方式和坡面攔水、排水等措施。
第十四條 在山區、丘陵區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應當有水土保持措施;采伐方案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后,抄送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并由林業主管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實施。
第十五條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從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
經依法批準從事取土、挖砂、采石的,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環境治理和水土保持方案實施,做好水土流失預防工作。
第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庫集水區域內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采取預防保護、自然修復和綜合治理措施,建設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態保護帶、隔離帶,增強涵養水源功能,預防水土流失。
第十七條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和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城鎮建設、房地產開發、旅游開發等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在項目開工前報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八條在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區域以外建設經濟開發區的,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預防水土流失。
第十九條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形式分為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用地面積五萬平方米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五萬立方米以上的生產建設項目,應當編報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其他生產建設項目應當編報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
編制水土保持方案應當符合相關技術規范和規定,內容主要包括:
?。ㄒ唬┧亮魇Х乐蔚呢熑畏秶?,包括生產建設項目永久占地、臨時占地以及對周邊造成直接影響的范圍;
?。ǘ┧亮魇Х乐文繕?,包括擾動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總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攔渣率、林草植被恢復率、林草覆蓋率等指標;
?。ㄈ┧亮魇Х乐未胧?,包括采取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防護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ㄋ模┧帘3滞度?,包括按照國家和省制定的水土保持投資編制規定估算的各項水土保持措施投資以及相關的間接費用;
?。ㄎ澹┢渌枰f明的問題。
第二十條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未編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生產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項目主體工程、附屬配套工程和前期工程。
第二十一條經批準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保持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水土保持設施在設計、施工中有重大變更的,應當報原審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生產建設項目完工后,水土保持設施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參加驗收。水土保持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生產建設項目不得投產使用。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實施情況的跟蹤檢查。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設計、重大變更報批、水土保持設施建設進度和質量、資金投入、水土保持監理和監測、廢棄物處置等。
第二十三條 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設施符合以下條件的,方能確定為驗收合格:
?。ㄒ唬┥a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手續完備,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監測報告等資料齊全;
?。ǘ┧帘3衷O施按照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建設;
?。ㄈ┧亮魇Х乐文繕诉_到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以及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技術標準;
?。ㄋ模┧帘3衷O施具備正常運行條件,符合交付使用要求;
?。ㄎ澹┧帘3衷O施的管理、維護措施落實到位。
第四章水土流失治理
第二十四條治理水土流失應當符合國家和省有關技術規范和要求,堅持開發利用水土資源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注重提高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二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治理目標和任務,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對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治理,確保治理目標任務完成。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清潔小流域建設,通過濕地修復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垃圾集中處理、化肥和農藥的控制使用等措施,減少水土流失引起的環境污染。
第二十六條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小流域為單元,采取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坡面治理與溝道治理、田間工程與保護性耕作相結合,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護體系。
平原沙土區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村鎮河道或者村為單元,采取溝、河、渠堤坡工程防護與植被防護等措施,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護體系。
城市市區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生態措施為主,采取植樹、種草、固坡和雨水蓄滲、雨水洪水利用等措施,恢復和提高生態系統功能,減輕水土流失,防止河道淤積。
第二十七條開辦生產建設項目或者從事其他生產活動造成水土流失的,應當負責治理。損壞水土保持設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復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應當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專項用于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水土保持補償費的收取使用管理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大中型水庫的水費征收單位應當按照庫區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任務的需要,每年從收取的水費中提取部分資金,用于本庫區及其上游的水土保持。
第二十九條 財政資金扶持建設的水土保持工程竣工后,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技術規范與要求組織驗收,并建立檔案,設立標志,明確管理主體。
水土保持工程設施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應當加強水土保持設施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運行管理制度,落實管理責任,建立管理臺帳,做好日常維護,保證水土保持設施功能正常發揮。
第五章水土保持監測和監督
第三十條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編制全省水土保持監測規劃,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對全省水土流失進行動態監測和預報。
水土保持監測網絡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水土保持監測機構和按規劃設立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組成,水土保持監測機構和監測站、點建設和運行管理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第三十一條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產建設項目,用地面積五萬平方米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五萬立方米以上的,生產建設單位應當自行或者委托具備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相應能力和水平的單位,對生產建設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監測,并將監測情況每季度上報水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十二條 從事水土保持監測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和規程,保證監測質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報、瞞報和偽造水土保持監測數據。
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水土保持監測數據匯交制度,定期發布水土保持監測公告。
第三十三條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對下一級人民政府水土保持工作進行目標考核。年度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年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批和實施情況、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情況等。
上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下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水土保持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監督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水土保持資金使用情況等。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未采取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種植方式和措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采取補救措施,按照開墾面積,可以對個人處以每平方米二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每平方米二元以上十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水土保持工程設施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未保證水土保持設施功能正常發揮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監察機關或者上級主管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ㄒ唬┪窗匆幎òl布水土流失調查結果、水土保持監測公告的;
?。ǘ┪窗匆幎▌澏?、公告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
?。ㄈ┎灰婪▽徟帘3址桨富蛘咿k理批準文件的;
?。ㄋ模┻`反法定程序審批生產建設項目以及有關建設、開發規劃的;
?。ㄎ澹┌l現違法行為或者對違法行為的舉報不予查處或者查處不力的;
?。┚軋?、瞞報或者偽造水土保持監測數據的;
?。ㄆ撸┢渌麨E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七條本條例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1994年12月30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同時廢止。
聯系方式

丹陽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0511-88033032
傳真:0511-88033032
郵箱:dywater1228@163.com
郵編:212300
地址:江蘇丹陽市云陽路55號
江蘇省水土保持條例
上一篇:
湖南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
下一篇:
蘇州市河道管理條例